新华时尚网 新闻 正文

我要做这件事,直到我做不到为止"(关于我余生的一件事)

2020-07-23 09:38   来源: 环球网

董学书(右二)向同事讲解蚊虫分类。

资料照片

当他还小的时候,董雪舒就认出了蚊子。


数据照片


人物传记


董学舒:1935年2月出生,曾任云南寄生虫病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蚊类分类、生态研究和人才培养60余年,著有云南按蚊、中华按蚊分类检索、中国媒介蚊种图谱及其分类等学术专著,已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蚊虫分类生态学研究的教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蚊虫分类研究和蚊虫传播传染病防治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董雪舒在云南寄生虫病控制研究所被发现时,他正坐在显微镜前,仔细研究标本,仔细描绘蚊子标本。实验室非常安静,只能听到纸上的铅笔发出沙沙声。


70年前,董雪舒出去学习。离开时,父亲告诉他:"读书的时候,你必须为社会做点什么。60多年前,毕业于贵阳医学院的董雪舒回到云南,加入了疟疾防治的第一线。他刚刚20岁。今年6月,云南刚刚通过了全国消灭疟疾的最终评估。此时,董雪舒已经85岁了。


从灭蚊和疟疾防治、蚊虫种类调查,到绘制蚊子形态和整理作品,董雪舒一直坚持对蚊子分类和生态学的研究。把你的生命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事业是一种幸福,"他说。


无论哪里有蚊子,哪里需要控制蚊子的疾病,我都会去任何地方。


控制蚊子是控制疟疾的关键。"董雪舒说。60多年前,云南仅在40多个高发和超高疟疾地区。防治疟疾的任务非常艰巨。"自然界有很多蚊子,首先我们必须找出哪一种蚊子是传播媒介。


到前线。我去哪里有蚊子,哪里我需要控制蚊子的疾病。董雪舒说,在疟疾肆虐的年代,他来到了西双版纳的蒙海县。傣族人住在传统的竹楼里,夏天蚊子很多。在蚊虫最多的畜棚里,董雪舒经常卧底。


董雪舒拿起古老的传统蚊子吸管,先用漏斗盖住蚊子,把蚊子吸到另一端,把蚊子困在烟斗里,然后小心地把蚊子收集起来,放到玻璃瓶里拿回去学习。棚里卫生条件差,董雪舒经常吸入很多灰尘,慢慢滴下慢性咽炎。


即使使用电捕蚊灯,董雪舒仍然坚持使用最传统的方法。电子设备很容易损坏蚊子的图案,不利于标本的采集、分类和鉴定。"董雪舒说。


在解剖了数千只蚊子之后,董雪舒和他的同事们最终确定了极小按蚊是当地疟疾的传播媒介。在完全掌握了自己的生态习惯之后,他又回到前线,开展了防治工作。找到它们生长的池塘,定期移动区域,喷洒药剂,并使用燃烧的青蒿在大片地区杀死蚊子。"董雪舒说,仅仅一年,该地区疟疾感染者的比例就急剧下降。


如果你不能受苦,你什么也做不了。在原始森林里,总会有新的发现。


在董雪舒的实验室里,一层一层的木箱成了他最珍贵的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在一根细针上收集了蚊虫标本。


有许多疾病是通过蚊子、疟疾、日本脑膜炎、登革热传播的。每一种疾病的防治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蚊子的研究工作是无法停止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董雪舒开始对云南省的蚊虫进行系统的调查,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每年春天,只要蚊子动了一下,董雪舒就背上去了。3月份离开,11月回来,董雪舒已经和各种各样的蚊子打交道半年多了。这个地方越偏远,董雪舒就会越兴奋。"如果你不能忍受痛苦,你什么也做不了。在原始森林里,总是有新的发现和特殊的物种。


当记者问到采集标本的秘诀是什么时,董雪舒微笑着说:"如果你想吃苦,你就得跑。"董雪舒说,有一次,在野外采集标本的时候,一只眼镜王蛇突然从草丛里跳出来,当时他又瘦又小,眼镜王蛇站起来,比他还高。董雪舒吓得一身冷汗,看到了全速逃跑的机会。



从山谷到海拔4000米的雪山,董雪舒在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的地方到处都有脚印,直到稍大一点,董雪舒的野战次数才逐渐减少。他的学生每次出外调查时带回的"礼物",仍然是董雪舒最喜欢的蚊子标本。


经过董雪舒等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云南寄生虫病防控所采集了数万只蚊虫标本,发现蚊虫304种,其中新种53种,新记录种29种,为云南蚊种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季节增减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资料,对促进科学研究、教学和疾病防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无论仪器多么精致,它都不能代替人工绘制生物图。


打开厚厚的"云南蚊子",画了2400多张关于蚊子结构的各部分,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一丝不苟--这是董雪舒最喜欢的作品,插图都是自己动手画的。


我想没关系。"说到"云南蚊虫志",董雪舒说,虽然他是一名"半途而废"的和尚,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读书蚊子"的经验,清楚地描绘了蚊子的质地。


绘画是蚊虫分类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环节。董雪舒解释说,为了全面呈现蚊子的形态,它拍摄了20多张照片,头部、脚、雄性蚊子尾巴、斑点。许多部分肉眼看不清,董雪舒将在显微镜下仔细检查,反复比较和确认,然后写成一幅画,力求清晰。


如何体现绘画作品?如何清楚区分不同蚊子的形状。董雪舒说,雄性蚊子的尾部装置是鉴定蚊子种类的重要依据。只有画得准确,才能恢复其内部形态的每一层。无论仪器多么精致,它都不能代替人工绘制生物。


1996年董雪舒正式退休,但第二天同事又在实验室见到他。与蚊子打交道几十年后,我还不习惯一天不做相关工作。"目前,董雪舒仍然每天工作,每年写一两份关于新蚊种的研究报告。他的新书"云南蚊子名录"不久前来到他的办公室。


虽然我已经85岁了,但我仍然可以做一些工作。"董雪舒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日程。除了国内的研究之外,他还打算汇编邻国的蚊虫记录。"为了为邻国的蚊虫研究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资料,我们可以同时开展防治工作,以便进一步巩固防疫工作的成果。我会这样做,直到我做不到为止,"他说。


记者笔记


坚持你一生中最感动的人


在采访董雪舒之后,这位记者被他毕生的执着深深打动了。这位退休20多年的85岁老人今天仍然去实验室"打卡",不受阻碍地工作。他的家人说,他"在实验室里的时间比在家多。


他编撰了数以百万计的学术专著,如中华按蚊,包括中华按蚊和其他学术专著等。仅在"云南蚊书"中,他就绘制了2400多张详细的蚊虫分布图。经过60多年的专门研究,他对中国蚊虫分类和防治蚊媒传染病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面对这些成就,董老说:"我没有做很多充满活力的事情,而是尽可能地做自己的专业工作。


为了培养学科接班人,继续编撰相关学术著作,董雪舒的工作日程仍然满满的。在你到达人生之前,你必须继续工作。"董雪舒一生都在练习,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工作。




责任编辑:yt498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新华时尚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